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院务动态 > 全文

乘风破浪潮头立 扬帆起航正当时——创新院聚力打造协同创新大平台

创新院聚力打造协同创新大平台
编辑: | 发布时间:2020-03-20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乘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有限公司在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合肥产投集团的鼎力支持下,应时而为、乘势而上,围绕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凝聚政府推动力、市场化运作力、社会参与力于一身,逐渐成长为集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兴产业技术研发、科技投资融资、高端人才培育等多重功能于一身的协同创新综合体,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聚合资源 全面夯实创新载体建设
        
        2014年6月,合肥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双方分别委托合肥产投集团、合肥中科研究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有限公司,采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模式,以企业化运作方式推进科技研发成果的转移、转化、落地,提高技术成果产业化率,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成立以来,创新院以“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引领发展”为思路,加快建设新型协同创新平台,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经络”,通过重大科技创新带动规模产业化,形成科研、产业化和资本运作三大体系的有机融合,促成优势互补、分工明确、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开放式合作模式,不断聚合资源,夯实创新载体建设。
 
        一方面,尝试以自身为“母体”,通过资源输送,打造“子平台”。成立初期,携手社会资本成立创客培育平台——合港创客空间;与合肥高新区管委会、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原:深圳市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携手,共同设立“合肥高新区太空科技研究中心”,以创新院模式为参照,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军民融合示范平台。
 
        另一方面,创新“硬载体”不断丰富、完善的同时,创新院通过主办合港创新创业交流大赛、承办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搭建创新“软载体”,实现社会影响力、市场美誉度的双提升。
 
        成立以来,创新院已荣获3个“国字号”品牌: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被合肥研究院授予“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双创服务平台”;斩获3个“省字号”品牌:被安徽省经信厅授予“安徽省精准医疗装备行业技术中心”,被安徽省科技厅认定为“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并于2017年被核定为拥有独立科技项目申报权的省属科研院所。
 
        开拓进取 全力推进“三轮驱动”
 
        创新引领造就未来核心竞争力。创新院坚定创新发展步伐,秉承“三轮驱动”发展战略,暨坚持技术转移与输出、专业技术支撑、产业资本融合,三个轮子、齐头并进,引擎轰鸣。
 
        第一个轮子:技术转移与输出,结出累累硕果
        
        依托国家大科学工程和国家战略高技术研发所产生的、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产业技术,遴选出产业化前景好、市场潜力大的成果,经由专家评审、实地调研、总经理办公会等环节考察后,进行就地转化。目前已累计孵化企业77家,企业注册资本总额8.37亿元,其中引入外部投资7.52亿元。
        
        针对孵化企业的具体情况及需求,创新院提供包括工商及入驻、法律咨询、政策兑现及项目申报、无形资产评估、市场推广等在内的双创“一站式”配套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步入发展正轨。
        
        孵化工作取得累累硕果。孵化企业中,有21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家入选合肥高新区瞪羚及瞪羚培育企业榜单,22家获得超过2亿元各类基金投资,企业承担或参与的科技计划项目超过20项,4家中科系企业获得国赛优胜奖,4家获得中科院STS双创引导项目支持,孵化企业获得各类知识产权授权570余项,中科美络等孵化企业主营收入过亿元,中科系企业在全市创新创业脱颖而出。
 
        第二个轮子:专业技术支撑,提供内生动力
 
        借助中科院人才优势,围绕精准医疗、移动互联网、精细农业等领域,重点打造了15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各中心负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科技重大专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等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以及推进待产业化成果的小试、中试进程。此外,各中心还面向社会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服务。各中心累计承担政府、企业各类科研项目达165项,项目总金额1.35亿元。自2015年起,连续五年承担由合肥市经信委组织的合肥市技术改造对标诊断服务工作,有效服务企业67家。各中心初步实现了“自我造血”的同时,也帮助企业解决了共性技术难题。
 
        在技术攻关的过程中,科研人员也陆续发现了新的技术点,丰富了待产业化项目库。各中心已累计提交知识产权申请243项,其中114项已获得授权。这其中部分已成熟的成果已成功转化,以中心为载体成立产业化公司进行运作。移动互联网中心技术孵化中科美络公司、健康促进服务中心技术孵化中科本元公司、肿瘤测序与分子诊断中心技术孵化中科金臻公司、光化学中心技术孵化中科合聚公司等等诸如此类的例子,屡见不鲜。各中心以技术驱动为核心,打造“服务+孵化”、“中心+企业”的发展模式,为创新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第三个轮子:产业资本融合,助力企业腾飞
 
        为加速科技成果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针对企业筹建、初入市场、爬坡上升等不同阶段,建立起“引导性股权投资+社会化投资+天使投资+投资基金+基金管理”的多元化、链条化科技投融资体系。
 
        在企业筹建期,通过专利技术转让、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现金出资等方式对科技成果进行引导性投资,同时鼓励团队成员以现金参股,既提升科研人员的创业积极性,又增强社会资本和市场的认同度与信心。通过定期举办资本项目对接会、科技金融路演、创客沙龙等活动,帮助科技成果与社会资本对接,与社会资本共同完成项目公司的股权架构设计。
 
        企业成立后,针对企业进行“一对一”的培训辅导,组织申报市、区级政府天使基金,帮助企业度过发展低谷。
 
        待企业步入发展正轨后,牵线搭桥,为企业引入来自内、外部的投资基金。内部投资基金即为创新院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中科创投基金,该基金总规模3300万元,专注投资和服务中科院系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该基金已于2019年上半年正式封盘,累计投资和落地高新区10个项目。此外,创新院与多家政府投资基金、风险投资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定期向其推荐优质孵化项目。已有22家孵化企业获得超过2亿元各类基金投资。
 
        为全面把握创业股权投资管理,创新院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了中科亚商基金管理公司。2019年10月,中科亚商基金管理公司主发起并联合六安市政府、裕安区政府设立的裕科创投基金成为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首批签约子基金,为院地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贡献更大的力量。
 
        引智育才 着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通过与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展开合作,构建立体化的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筑牢人才根基。
 
        人才引进方面,采取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等多种方式并举,吸纳各类行业高端人才百余人,其中已有35人次(团队)入选国家各类双创人才计划。通过实施市场化的薪酬制度,以科技创新价值和科技成果转化贡献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充分调动高端人才的“双创”活力。
 
        人才培养方面,除承担“科学岛”工程硕士的培养任务外,还与安徽大学合作,联合培养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三个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方案中,首次尝试将创新创业活动纳入到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核体系中,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双创大赛,旨在培育“懂知识、懂产业、懂基础、懂实践”的“四懂”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储备力量。
 
        创业辅导方面,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创业咨询、辅导和培训服务。其中“科学岛创客学院”累计举办培训活动35期,培训人数超过1800人次,培训企业超过400家。CEP中心注册学员总数突破300人;累计组织14场创新型思维培养项目教学活动,超过1000人次参加学习培训。
 
        勇立潮头 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因在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人才引进机制、市场化薪酬制度等方面的突出表现,2016年7月,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分工等的通知》(皖政办〔2016〕35号),创新院被列入“全创改”全省11个试点单位之一。按照省市政府要求,创新院组织人员编写了实施方案。多方论证、几番修改,《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皖全创改〔2016〕7号)于同年11月正式印发成文。方案中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市场化投融资机制等三大方向提出了八大创新举措,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保驾护航”。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方式与激励机制。将科技成果处置权授予职务科技成果发明人,加强职务发明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改革,科研团队在转化过程中所得的奖励不低于总收益的70%。
 
        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技术成果投资入股递延纳税政策,允许递延至转让股权时,按股权转让收入减去技术成果原值和合理税费后的差额计算缴纳所得税,所缴纳所得税适用“财产转让所得”项目,按照 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创新建设运营管理模式。根据合肥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成立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有限公司,以企业化运作方式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企业提供产业配套全程化服务。
 
        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采用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等方式灵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并建立长效稳定的政策激励机制和长期持续的评价机制。
 
        探索实施市场化薪酬制度。支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委派的管理人员与市场化方式引进的人才实行同岗同酬,采用市场化薪酬制度,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强化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优化创新院自身科技人员的专业结构配比,将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研发人员,优先纳入省市各级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范围。
 
        扩大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引入社会资本,共同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定向投资创新院项目。允许创新院核心团队出资参与基金设立和管理,且持股不得超过 30%。
 
        创新国有产权投资管理机制。利用政府拨付的财政资金或国有参股的投资引导基金,自主选择对拟孵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同时建立市场化的股权退出机制,按照创新院内部程序自行选择包括协议转让、股权回购、并购重组等股权退出方式,并办理股权退出手续。
 
        “创新院模式” 获得多方认可与肯定
 
        多元化融资举措获李国英省长高度评价。2017年11月,李国英省长在合肥调研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会上,对创新院多元化融资举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强调要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
        
        企业孵化培育工作入选中央党校培训案例。2018年7月,创新院与孵化企业中科普瑞昇入选中央党校第十七期青干班培训案例,该案例充分肯定了创新院的孵化培育工作。
 
        案例入选国家发改委“全创改”百佳案例。2018年10月,创新院探索央地联合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管理改革,作为案例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
 
        “创新院模式”获得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的肯定。2018年11月,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到访创新院,对创新院成立以来的工作表示赞赏和肯定。
 
        多元化投融资登上学习强国平台。2019年11月,学习强国平台刊登了《安徽合肥:成果转化闯出新天地》一文,详细介绍了创新院的多元化股权融资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做法。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获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肯定。2019年11月,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到创新院调研指导工作期间,充分肯定了创新院在体制机制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创新院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探索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回首过去,我们劈波斩浪、伫立海上,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与行动,交出了一份跨越式发展成绩单。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出发点,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各环节,建立科技成果持续再生、开放流动和有效转化的技术转移新机制。创新院这艘载满梦想的巨轮,正乘风破浪,向着更加宏伟的目标扬帆起航。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习友路2666号 邮编:230088 电话:0551-65695317
Copyright © 2014-2021 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编号:皖ICP备18008296号-1